?
發布時間:2022-04-17瀏覽:2012
近年來,水文局堅持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優化區域布局,積極實施勘探找水、煤礦防治水、開發利用水、處理污染水、“取熱不取水”的“五水興局”發展戰略,在新征程上,做強做大“水事業”?!白龊眯聲r代綠色發展答卷是我們的政治責任,堅持綠色轉型發展是我們的光榮使命?!彼木贮h委書記、局長蔣向明闡述了新時代企業發展方向。
“五水興局”注入新的時代內涵,高質量發展畫卷徐徐鋪展。2021年,水文局經營收入同比增長15.89%,凈利潤同比增長9.87%,累計落實項目同比增長21.11%?!笆奈濉遍_局良好。
勘探找水,為缺水地區尋找優質水源
建局48年來,水文局積極發揮專業優勢,開展水文地質調查與研究,解決了困擾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煤炭基地的供水問題,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煤炭事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先后完成了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工程院、國家973科研項目等重大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特等獎、優質報告獎及新發現水資源獎等各類獎項200余項。水文局以專業的服務、出色的業績確立了在國家大型煤炭基地水文地質調查領域的重要地位。
積極實施國家西部六省區特別找水計劃,打出14眼大口徑深層巖溶供水井,結束當地群眾吃苦水窖水的歷史。在大同嚴重缺水區,許多專家都認為下奧陶白云巖是隔水層,不可能有水,水文局經過多年努力找到水源,為10個千萬噸級的煤礦區解決了供水問題。在內蒙古準格爾煤田開展供水水文地質勘查,建成2個水源地,打破了前人“巖溶貧水區,無供水前景”論證,推動礦區建設提前上馬。在潞安礦區提交兩個大型水文地質勘探報告,確定5個水源地。在陽泉礦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超深水位(大于500m)優質巖溶水水源地,開發出優質礦泉水,填補了我國超深水位巖溶區無抽水成果的空白。
煤炭開采,地質先行。從上世紀70年代邯邢煤炭基地大型煤礦區防治水,到本世紀山西大同、潞安、平朔各大煤炭基地和黑龍江鶴崗礦區、內蒙古鄂爾多斯周邊煤炭基地礦床水文地質勘查及水害防治,煤礦防治水作為水文局核心產業,在煤礦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隨著2009年《煤礦防治水規定》頒布,水文局煤礦防治水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2016年以來,煤礦防治水專業核心技術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被譽為“綠色開采領跑者”的邢東礦,水文局將羽狀多分支水平井定向鉆井技術首次應用于煤礦防治水領域,為邢東礦解放了770萬噸煤炭資源,治水效果顯著。之后,水文局承攬的大型區域治理工程多點開花,先后為峰峰集團、淮南礦業集團等10余個大型煤企累計解放受水害威脅的煤炭資源近5億噸,煤炭資源經濟價值3000億元。
經過幾十年的技術沉淀和積累,水文局攻克了煤礦防治水“5項關鍵技術”,即水文地質勘查技術與水資源評價技術、暗構造勘查與治理技術、定向水平特種鉆探工藝技術及煤礦井下防治水技術、西北沙漠缺水煤礦區的頂板水勘查與治理技術、煤礦防治水的互聯網智能化、數字化預防突水的預警技術,形成了獨有技術工藝,確立了國內領先、行業領軍地位。
開發利用水,履行央企責任擔當
在大型煤炭基地供水水文地質勘查與水源地建設中,水文局創造了多項供水水文地質勘查之最,彰顯了央企擔當與不凡的專業實力。
上個世紀70年代,在邯鄲建局伊始,水文局便承擔了黑龍洞泉域峰峰礦區水文地質勘查任務,建立了羊角鋪水源地,解決了邯鄲市百萬人口的飲用水及工業用水問題。
2007年,在我國東海嵊泗島北部海域探明了適宜飲用的海上淡水,創造了國際上在海域勘查地下淡水的一大奇跡,也為解決沿海及海島地區淡水緊缺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水文局積極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參與孟加拉、巴基斯坦、也門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供水水文地質勘查及水源地建設,解決當地缺水問題,實現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利共贏。
處理污染水,走綠色發展之路
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近幾年,水文局河流生態環境和礦山環境的恢復治理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已成為核心主業。
在貴州凱里,水文局實施的魚洞河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打破傳統的治理模式,科學提出“源頭控制+關鍵通道封堵”的治理思路和“隔、堵、截、排”主要技術手段,成功將煤礦區域治理防治水技術應用到流域污染治理上。這是一次治理思路和技術手段的創新,也為南方煤礦酸性礦井水綜合治理起到重要示范和借鑒作用。目前,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果,特別是對龍洞泉酸性水污染的成功治理,為當地政府解決了青杠林村2000人的生存環境和水稻種植等民生問題,擴大了水文局在煤礦酸性水污染河流治理的品牌影響力。
在邯鄲,水文局積極投入滏陽河源頭治理,實施了邯邢奧灰水南單元水文地質調查、羊角鋪水源地保護區優化調查、峰峰區段污水處理廠尾水生態凈化治理與資源化利用等工程,科學論證,精心施工,改善了滏陽河源頭水質,美化了生態環境,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造福了邯鄲人民群眾。
“取熱不取水”,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以專業優勢積極投身“藍天碧水”保衛戰。
2019年,水文局以河北工程大學80萬平方米“無煙校區”為示范工程,成功舉辦中深層“取熱不取水”關鍵技術成果發布會,其自主研發的“取熱不取水”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在不擾動地下熱水系統實現保護性開采、提高地熱供暖換熱量方面取得系列科研成果,達到國內及國際先進水平。真正實現了“取熱不取水”,為地熱資源可持續發展探索了的新方向。
“取熱不取水”科技成果轉化效果顯著,引起了社會巨大反響。水文局相繼實施了石家莊藁城區400萬㎡地熱能供熱改造項目、河北定州市農村煤改地源熱泵規?;茝V應用項目、陜煤集團建莊礦中深層地熱“取熱不取水”技術成果轉化應用項目、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安居項目配套供熱(冷)項目、天津民航大學和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2021年新能源供暖項目等,為助力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2022年,水文局明確了“地熱新能源7項關鍵技術引領新型產業規?;l展”目標,將通過七大技術集成,加強地熱能產業的投資與運營管理,進一步做強做大地熱新能源產業,繼續在綠色能源的開發利用、消除霧霾、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中書寫“水文篇章”。
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
地址: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聯紡東路142號 聯系電話:0310-8128321 郵箱:zmswyd@163.com
版權所有: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第一水文地質隊?[官網] 冀ICP備2021015443號